解析【益生菌与免疫力】的亲密关系24
发表时间:2019-11-18 09:32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一句话:免疫力就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一种生理反应。 ![]() 而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内的免疫系统70%-80%都存在于肠道中。肠道能维持人体免疫平衡的原因之一,就是肠道内寄生了大量的细菌。肠道里边包含了三类菌: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 细菌平衡打破,就会生病 举个例子,当有害菌沙门氏菌侵犯人体时,如果只是少量,有益菌可以抑制他们生长,并阻止他们黏附肠道。 但当沙门氏菌数量较多或益生菌数量不足时,他们会突破防线黏附在肠道上,破坏肠粘膜,入侵人体血液系统,引起急性腹泻、发热等各种症状。 这时,医生一般会使用抗生素来杀死沙门氏菌,控制腹泻。与此同时,抗生素也会误杀有益菌,导致肠道有益菌缺乏,引起抗生素性腹泻。所以建议在服用抗生素后,间隔两小时补充益生菌。 ![]() 肠道菌群与宝宝健康 宝宝刚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通过分娩时接触妈妈阴道的细菌、哺乳是接触妈妈乳房和皮肤上的细菌,才逐渐建立起自身的肠道菌群。 研究显示: 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宝宝肠道菌群有所不同,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宝宝肠道菌群也不同。剖宫产儿、奶粉喂养儿更应该通过额外补充益生菌来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定植。 ![]() 益生菌与免疫 研究报道: 益生菌对免疫细胞的影响,经热杀死的益生菌或益生菌成分如脂磷壁酸、肽聚糖等,能显著增强正常或免疫低下小数巨噬细胞分泌的IL-1、TNF活性。 多项研究称益生菌可激活普通小鼠和裸鼠的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能量代谢水平。还可促进巨噬细胞来源的IL-1、IL-6、TNF的mRNA表达的增加。 树突细胞(DCs)是黏膜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加工、呈递外来抗原给静息T淋巴细胞的功能。 ![]() 肠道菌群除了能和肠黏膜共同构成一道保护屏障,阻止细菌、病毒和食物抗原的入侵外,还能刺激肠道的免疫器官发挥更强的免疫功能。 益生菌增免传统作用机制: 益生菌与肠粘膜紧密结合形成肠道的生物屏障,通过占位效应、营养竞争以及分泌各种代谢产物和细菌素等来抑制条件致病菌的过度生长和入侵,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近年研究深入,益生菌的作用机制有新的认识: ①建立免疫耐受,即某些益生菌可帮助机体的免疫耐受; ②调节T淋巴细胞亚型,Christensen等发现DCs细胞可根据肠道微生物或益生菌调节Th细胞亚型的比例; ③改变肠黏膜表面的糖基化; ④激活T细胞和NK细胞,阻断入侵细胞; ⑤刺激B细胞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A,然后结合一个保护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小体成为sIgA,再由肠黏膜上皮细胞释放,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定植,免疫应答功能增强等。 ![]() 参考资料: 《益生菌》栾杰,2009 《益生菌与免疫力的亲密关系》,盛晓阳,2014 《免疫毒理学》陈成章,2007 |